在IM獲獎不是終點,或許意味著新的起點。2021年,IM兩岸青年影展攜手CNEX,設立“生生不息”創(chuàng)作訓練營,面向 2020年IM 兩岸青年影展的120 強選手開放,征集他們正在進行的長片項目,最終8位青年電影人入圍訓練營。
楊依航
《送子旅店》獲得首屆 IM 兩岸青年影展最佳劇情短片獎。
2020 年畢業(yè)于浙江傳媒學院電影制作專業(yè)。《送子旅店》曾獲第五屆浙江微電影展“最佳編劇”獎、第五屆寧波國際微電影節(jié)“最佳女演員”獎。曾擔任微電影《呼吸》美術指導(獲浙江省大學生 DV 大賽二等獎)以及廣告短片《FLAM》美術指導(獲新媒體學院優(yōu)秀畢業(yè)作品)。
入圍項目:《塔》
2012年在電網工作的女走線員陸風箏認識了合同工馬一三,在相處過程中風箏愛上了這個沉默而又努力的青年。
隨著兩人感情的深入,風箏察覺到馬一三可能是個在逃毒犯,但風箏依舊選擇愛著馬一三。
一次意外,馬一三失手殺死了一直威脅自己的貨車司機,隨后被警方逮捕并判處死刑。風箏知道后,偷來電網小隊里的上塔安全繩,爬上高塔去見自己心愛的男孩被執(zhí)行死刑前的最后一面...
楊娟
作品《喊工》獲得首屆 IM 兩岸青年影展優(yōu)秀非劇情短片獎。
獨立紀錄片創(chuàng)作者,2020 年創(chuàng)作紀錄短片《喊工》和《大個子》。
入圍項目:《招待所》
在貴陽市臨時工勞務市場旁的一家廉價招待所里,住著一群以打零工為生的人?!懊谩奔仁钦写慕洜I者,有時又是喊人干活的老板,有時還是會去工地干活的臨時工。她每天晚上會準時去向住客們收取10元至40元的房費。被佘賬是常事,但她似乎毫無辦法。面對形形色色的住客們,她常需要與他們“斗智斗勇”。這家小旅館里每天都在上演著“莽妹”與住客們哭笑不得的故事。
郭婉容
作品《我們這一家》獲得首屆 IM 兩岸青年影展最佳非劇情短片獎。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以及碩士研究生,現(xiàn)就業(yè)于北京源真文化有限公司,從事紀錄片項目策劃、執(zhí)行。
入圍項目:《我們這一家》
長片的內容將深化紀錄短片《我們這一家》的主題。除了原短片中臺灣移民至巴西一家人的故事外,還會增添一個從四川遷移到新疆的家庭。這個搬遷到新疆的家庭面臨的是文化融合問題,也有現(xiàn)代年輕家庭問題。
祁驥
作品《一只藍色的蝦》入圍首屆 IM 兩岸青年影展終審環(huán)節(jié)。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本科和研究生畢業(yè)。《一只藍色的蝦》曾入圍釜山國際電影節(jié)、北京大學生電影節(jié)、86358 短片交流周、IM 兩岸青年影展等國內外影展。2019 年入圍釜山國際電影節(jié)亞洲電影學院訓練營。
入圍項目:《狗王之死》
“狗王”是生活在天津濱海新區(qū)遠近聞名的“名人”,他是游走于各種社會秩序邊緣的集大成者,被傳擁有百萬的存款卻仍然過著“睡大街”、“收破爛”的日子。深夜,與他相伴多年的大黑狗被醉駕的司機撞死,擁有與狗交流的“超能力”的“狗王”會怎樣處理?通過這一意外,體現(xiàn)了生活本身的模糊性,一切都是荒誕的,但又是自洽的……
隋淑芬
作品《帶媽媽出去玩》獲得首屆 IM 兩岸青年影展最佳影片獎。
《帶媽媽出去玩》編劇、導演,電影碩士?,F(xiàn)任臺藝大多元課程編劇業(yè)師,以及臺灣電影文創(chuàng)產業(yè)協(xié)會副執(zhí)行長?!稁寢尦鋈ネ妗吩@臺北電影節(jié)最佳女主角獎、臺灣國際女性影展評審團大獎,以及具有奧斯卡參賽資格的The Reel Sisters影展最佳敘事短片首獎等近百項國內外影展入圍、獲獎殊榮。
入圍項目:《執(zhí)子之手》
這是發(fā)生在眷村改建大樓中,妻子照顧年邁中風的丈夫,一天中所發(fā)生的事。王麗美每天一睜開眼就要給全身癱瘓的丈夫阿亮把屎把尿、喂飯喂水,一成不變,如同長期監(jiān)禁。在55歲生日那天,她燙了頭發(fā)、起個大早去買菜,比往常更賣力打掃家里的一切。她依例喂完老公后,為自己斟滿一杯高粱,然后舉杯祝自己生日快樂。幾杯白酒下肚,她看到鄉(xiāng)土劇里夫妻爭執(zhí)的畫面,想起老公背叛、家暴她的前塵往事,想起自己做牛做馬、為這個家付出的一切,最后,她掄起刀子一步步走向老公……
袁海濤
作品《三只螞蟻》獲得首屆 IM 兩岸青年影展優(yōu)秀劇情短片獎。
栗憲庭電影學校第 15 期學員,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碩士,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chuàng)作與數(shù)媒研究所在讀博士,擔任編劇導演的作品有《自深深處》《駛過平原的火車》《三只螞蟻》。
入圍項目:《迷失的撥浪鼓》
這是五個故事構成的長片,是跨越了1930年代至今的中國歷史、傳奇和鄉(xiāng)野故事。神秘和蠻荒是本片的氣質,反思和希望是本片的主題,個性的人物是本片的特點。影片人物包含私奔的裁縫,不知該往何處去的背包客,迷路的司機,良心未泯的殺手和為母復仇的青年。
袁勛
作品《年夜飯》入圍首屆 IM 兩岸青年影展終審環(huán)節(jié)。
導演、編劇。本科畢業(yè)于臺灣大學,碩士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其北京電影學院碩士畢業(yè)作品《三顆馬達》獲 2020 第四屆沈陽青年影像節(jié)“最佳導演獎”及“最佳劇情片獎”2020 青春有影大學杯微電影競賽“金獎”。
入圍項目:《奧黛女孩》
一個傳統(tǒng)的越南女孩為了幫助家里獲得更好的生活,通過婚姻中介嫁來臺灣。然而現(xiàn)實遠比和親人分離的痛苦還要復雜,不通的語言、沒感情的老公、不待見她的婆婆、還有一個不承認她身份的兒子。為了能夠融入這個家,她學習語言、做菜、還得打工賺錢。她逐漸變得堅強,挽救了老公即將失敗的生意,徹底融入了這個家,成長為一位能撐起家庭的越南妻子。
張雨杉
作品《留·離》入圍首屆 IM 兩岸青年影展終審環(huán)節(jié)。
畢業(yè)于美國邁阿密大學電影制作 MFA,關注現(xiàn)實主義題材,多從女性視角出發(fā),注重情緒的表達和人物的塑造,擅長從女性視角探討人性和故事的發(fā)展,用鏡頭語言展示人物心理的瞬間嬗變。希望作品能夠作為一個切口,給觀眾帶來思考的空隙。
入圍項目:《世媛》
大學時遭遇性侵的龍世媛防衛(wèi)致人傷殘,無辜背上了“殺人”的罪。她在新的環(huán)境里謹慎生活,直到性侵犯的父親王四寶出現(xiàn),掀開了她極力掩蓋的過去。用善良包裝的軟弱,無力將她拉出泥潭,在善惡的標尺上,她進退兩難。
11月16日-19日,入選導演將參加在平潭舉行的為期4天的訓練營活動。強大的導師陣容將通過創(chuàng)作工作坊、一對一指導、講座等與學員展開課程講授及溝通交流。訓練營將對青年電影人從劇本、視聽、表演等不同維度給予實踐訓練,激發(fā)其原始的創(chuàng)作天性,以逆流而上的挑戰(zhàn)氛圍,實踐通往專業(yè)化的道路,同時孵化優(yōu)質華語電影項目。
關于IMFF
IM兩岸青年影展(In Moments Film Festival,縮寫:IMFF)是以扶持高校青年影視創(chuàng)作力量為目標,集短片評比推優(yōu)、論壇、展映等于一體的專業(yè)影像節(jié)展。
IM是“In Moments”簡稱,意為“從這一刻起”。作為高校青年影視創(chuàng)作人成長路上的支持與見證者,IM倡導青年創(chuàng)作人以影像為手段,呈現(xiàn)多元時代下社會發(fā)展的真誠表達。
In Moments Film Festival(IMFF)is a professional film festival including short filmcompetition, forum and screening, which aims to support youth film creation andprod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M is short for "In Moments", which means "from this moment on". As a supporter and witness to the growth of young film creat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M advocates young creators and filmmakers to present a sincere express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a pluralistic culture era.